大眾網· 海報新聞記者 孫貴坤 宋曉豪 寇曉晨 通訊員 彭丹 臨沂報道
“我們結婚啦!”11月3日上午,在臨沂市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市民郝晴晴和她相戀4年的男友張盛林剛剛拿到結婚證,他們的喜悅感染著身旁的每一個人。
可能很多想要辦理結婚登記的新人在看到臨沂市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的定位時都會有些疑惑,因為定位并不是在哪個政府辦公樓,而是位于北城新區的城市綜合體——吾悅廣場。
“商場里的5A級婚姻登記處”,創新服務方式給市民“新”體驗
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位于吾悅廣場7樓。走進中心,就顛覆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以往對于婚姻登記“嚴肅、刻板”的印象。整個登記處幾乎都是溫馨的粉色調,大廳寬敞明亮,天花板的吸頂燈上,粉色的花瓣“搖搖欲墜”,一旁的休息區域,粉白玫瑰交錯其中。在通往登記室的樓道里,還有著一面寫滿“愛意”的“愛情留言墻”和記錄婚書變遷的“百年婚書墻”,登記處的樓下就是吾悅廣場的“吃、喝、玩、樂”。
上午10時,商場剛剛開門就有不少來結婚登記的小情侶和辦理其他業務的夫妻。“今天來登記的新人還不是很多,像今年的‘520’凌晨一兩點就有在樓下排隊的新人,當天就登記了355對。遇到這樣的好日子,蘭山區民政局都會出臺一個應對登記高峰的應急預案,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會提前檢查相關設備,以確保高峰時期的高效運行。”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副主任崔德華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臨沂市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是全國第二家、全省第一家入駐城市綜合體的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在2019年,創建完成全省首家5A級標準婚姻登記機關,場地實際使用面積為2000平方米,內含黨建陣地、婚姻登記大廳、婚姻家庭輔導中心、頒證廳、檔案室、婚檢中心六個業務區。設立十個結婚登記窗口、四個離婚登記窗口及婚姻家庭輔導室,全都采用獨立式設計與等候服務區及接待服務臺分開,更好地保護了當事人的隱私。2021年6月,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成為山東省跨區域婚姻登記試點。
“婚俗改革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點工作,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緊跟政策,創新發展方式,打造婚姻登記‘一站式’服務,為市民提供高質量、高標準、有文化內涵的服務,讓市民能有不一樣的結婚‘新體驗’,每每看到新人領到結婚證時的真誠笑臉,我們也打心眼里高興。”崔德華說。
勸和率達85%,“幸福護航”志愿者為沖動離婚“剎車”
蘭山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是區民政局、區婦聯聯合打造的開放式的公益性服務平臺。為滿足廣大家庭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服務需求,蘭山區婦聯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專業化力量,通過線上線下廣泛發動招募,配備了由婚姻家庭輔導師、巾幗志愿者、人民調解員、律師四支隊伍組成的120余人“幸福護航”志愿服務隊,為需要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的家庭提供專業化、一對一、菜單式精準服務。
有著15年心理服務經驗的臨沂市春風心理志愿者服務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焦洪娟和她的團隊是“幸福護航”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僅2021年上半年,就有300多對夫妻在她們的調解下重歸于好,勸和率達到85%。焦洪娟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能為出現“問題”的家庭找出問題,找到屬于他們的“模式”,讓這些家庭能重新圓滿或能正視各自的問題,讓沖動離婚“剎車”,怒氣沖沖地來,開開心心地走。
“我們春風心理團隊有一個微信群,每當在群里排班的時候,大家幾乎都是搶著要來值班。遇到問題,大家也會發到群里相互討論,制定出解決方案并定期召開督導會。”焦洪娟的助理王天驕說。
“我熱愛這份志愿工作,當看到飽受困擾的家庭,我總感覺很心疼,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幫助她們。我每個周二都會來做志愿服務,從19年到現在,風雨無阻。”臨沂市萬家心理研究中心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萬翠華說道。她同樣也是“幸福護航”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有能力做,就盡力去做”,對心理事業的熱愛讓萬翠華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她戲稱自己為“家庭消防員”,在一次次“救火”中,萬翠華更是深深體會到了這份志愿工作帶給她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在“幸福護航”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像焦洪娟、萬翠華這樣志愿為臨沂市民服務的“心理大咖”還有很多,她們用自己過硬的專業素質、廣闊的胸襟心懷為市民解決家庭矛盾,提供調解服務,為瀕臨破碎的婚姻“剎車”,也成為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減速帶”。
在日常,服務隊的成員們也會定期走進社區舉辦婚姻家庭輔導文化沙龍,宣傳家庭教育、反家暴教育、戀愛婚姻家庭觀,提倡喜事新辦、婚事簡辦,倡樹簡樸、文明的新風尚。
蘭山區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中心主任盛萬瑩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蘭山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從2019到現在已為25000多對新人辦理婚姻登記,這是蘭山區深化婚俗改革的一個縮影。蘭山區一直把深化婚俗改革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通過強化基層喜事新辦服務職能、優化婚姻登記一條龍服務等措施完善機制,推動服務升級;堅持常態宣傳、導向宣傳、藝術宣傳,在全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創建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拓展實踐活動等探索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