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匆匆,轉眼已近春節,看著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和地攤上滿滿當當的等待售賣的大紅色春聯,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寫春聯的快樂往事。我突然發現,快節奏的生活讓忙忙碌碌的我很久沒寫春聯了。
父親是一位老師,在鄉親們眼里就是“飽讀詩書”的秀才,大家有什么寫寫畫畫的事兒都請父親幫忙。父親為人忠厚,倒也樂得出手相助。于是,寫春聯也順理成章地成了父親的一項重要工作。那時寫對聯,我和父親都是除夕前好幾天就支好攤給鄉親們寫春聯,忙忙碌碌地一直寫到除夕。由于前來寫春聯的人太多了,我和父親通常都會寫到很晚,別人家都開始放鞭炮吃餃子了,我們才收拾好筆墨回家。我從小學五年級就幫著父親寫春聯,開始只是在一邊幫忙,后來也“牛刀小試”寫春聯,再到后來,父親就把寫春聯的“重任”都交給我了。寫春聯雖然很忙,卻是年味十足、自豪滿滿,能給鄉親們帶去美好的祝福,讓小小年紀的我也頗有成就感。
寫春聯的時候,鄉親們先到門市部(那時候都是公社里供銷社在各村設的門頭)買幾張紅紙和一瓶墨汁,拿到我們家,只需告訴我們寫幾個單、雙扇門就可以了。我和父親就根據各家的情況裁好紙,找一些傳統又喜慶的內容寫上。人多的時候,大家還要在一邊排隊等候。每家每戶提供的紙張不一樣,有兩毛錢一張的、有一毛五一張的、有上邊帶金點的、有比較光滑的、有色澤灰暗的……形形色色,年幼的我在旁邊仔細地做好分類,生怕用錯了紙張。每家送來紅紙的時候都要先詢問情況,認真用筆記錄在紙上。比如陳家紅紙兩張、兩個雙扇門,楊家紅紙三張、一個雙扇門、兩個單扇門……很快,地上就鋪滿了紅紙黑字的春聯。來來往往的鄉親們聚在這小小的四方桌周圍說說笑笑,盡情交流,好不熱鬧!
寫春聯的過程中也發生過好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趣事。西邊一個鄰居,做事毛糙,拿著寫完的春聯回家貼竟然鬧出了笑話。當時村里有的鄉親養牛,因為牛出力耕地是大勞力,必須好生伺候,大家把?吹帽茸约旱拿贾匾。春節的時候,為了圖個吉利,家家戶戶也都要在牛槽上貼上“槽頭興旺”四個字,預示著新的一年自家的牛健壯有力,種的糧食多產豐收。而像“身體健康”、“四季平安”等祝福全家人平安健康、無病無災的內容,一般都貼在堂屋正中間。因為不識字,又覺著都是吉慶的話,我的這位鄰居竟然在堂屋里貼上了“槽頭興旺”,在牛槽邊上貼上了“身體健康”。這讓串門的鄉親看見了,一時傳為笑談。等這位鄰居明白過來后,又匆匆跑到我家重新寫了春聯貼上。以后連續好幾年寫春聯的時候大家見了他都要開玩笑地提醒他不要再貼錯了地方。有時,有的鄉親忙到天黑才回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會重新擺好筆墨,為他們寫完。等幫鄉親們寫完了,我們才開始寫自己家的春聯,匆匆貼在門上,然后掃掃院子、擦拭桌椅,準備過年。連續幾天寫春聯,我們父子倆都累得腰酸背疼,可是心里很充實,感覺這樣才熱鬧,這才是過年!
寫春聯,既能讓自己融入濃濃的節日氛圍里,又能增近鄉鄰的感情。每逢這時候,村里的年長老人都要對我稱贊一番,我自己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其實我沒有專門習字,只因為這種環境和這種滿足感,讓我拿起毛筆練習寫字,雖說水平一般,卻也因此激發了我習字的積極性。慢慢地,我也喜歡上了練字,練習柳體的清秀瀟灑,練習趙體的圓潤嚴謹。
時代在更迭,家鄉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我們村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變成了社區,村民也都搬進小區住上了樓房,成了社區居民,享受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福利待遇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家家戶戶門前的春聯也順應時代變化,變得更時尚和美觀,文字內容也更多地反映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雖然很多年不寫春聯,但是寫春聯的那段美好往事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成為我閑暇時候的幸;貞。
現在,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便捷讓曾經熱鬧的年味已經淡了,但家鄉人對新年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卻是永恒不變的。漫步在節日的歡樂中,看著街頭售賣的各種樣式的春聯,我想,是時候拿起筆再寫一寫春聯了。
文/ 陳慶林(臨沂市蘭山區方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