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記掛的事,就是我們要解決的急事。”這是市大數據局派駐羅莊雙月社區“紅領書記”羅從雷最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自2020年5月擔任“紅領書記”以來,羅從雷把群眾的大事小情牢記心頭,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間,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貼心人”。
建強組織,當好社區黨組織的“領頭雁”
羅從雷擔任社區“紅領書記”后,第一時間從夯實黨支部戰斗堡壘抓起。他先是向單位負責黨建的同志請教經驗,接著便一頭扎進社區,查閱黨員資料,走訪黨員,與上級黨組織交流對接。經過投票選舉,社區產生了黨總支班子。
為充分激發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筑牢基層戰斗堡壘,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羅從雷構建了“四位一體”工作機制,黨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羅從雷的推動下,社區“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健康發展。其中,沂州物業創建“1+1+7”黨建品牌,成立了物業聯合志愿服務隊;組建了社區鑼鼓隊、鏗鏘玫瑰志愿服務隊、社區紅色藝術團,壯大了社區軍人志愿服務隊和居民志愿服務隊;進一步完善“初心驛站”坐班制度,并利用“雙報到”單位資源優勢,積極組織開展法律、健康等方面咨詢服務。
改造老舊小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羅從雷與社區班子一起,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滿意度、獲得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轄區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沂蒙學院小區是雙月社區多年無人管理小區,房屋主體年久失修,缺少相應的配套設施,群眾反映強烈。羅從雷與社區黨總支班子成員多次深入小區,重點了解居民訴求。
經過一個半月的全方位了解,羅從雷梳理歸納出沂蒙學院小區治安管理、基礎設施維護、環境衛生等多個方面問題。針對居民的訴求及小區現狀,羅從雷與社區黨總支班子成員不斷調整改造思路,最終確定了“社區主導、群眾參與、申請幫建、先改現狀、后引物業”的小區總體改造方案。同時,按照“社區牽線搭橋,業主物業溝通談判”的方式,成功引入沂州集團物業公司入駐沂蒙學院小區。目前,小區基礎設施、環境和治安狀況有了顯著提升,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太感謝‘紅領書記’與雙月社區的黨總支班子成員了,我們的小區終于有了物業,小區治安越來越好,衛生環境也越來越整潔,給你們‘點贊’!”沂蒙學院小區居民孫小林笑著說。
一心為民,把群眾冷暖疾苦掛心間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組織選派我到雙月社區,我就是雙月社區的人,這里每一個業主都和我有關系。”羅從雷說。
社區居民馬廷云今年77歲,他的兒子馬開法因工高位致殘,一年治療費用高達十余萬元,家庭生活十分困難。
了解到馬廷云的困難后,羅從雷協調市婦女兒童醫院3次上門義診送藥,同時,積極咨詢相關幫扶政策。經過多方協調,馬開法所在原破產單位為其提供了2萬元護理費用,市大數據局為馬廷云提供了1000余元的冬季取暖資金。為了感謝羅從雷的幫助,馬廷云專門贈送給他一面“黨的好干部,群眾貼心人”的錦旗。
為了知道居民們最迫切希望解決什么問題、最關心什么問題,羅從雷除了上門走訪外,還經常到小區廣場,與出來遛彎的居民話家常,傾聽他們的心聲。一年多來,羅從雷已先后組織各種公益講座、醫院義診服務、入戶幫扶等各類活動40余次。
以百姓心為心,以人民福為福。自擔任“紅領書記”以來,羅從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下一步,他將繼續扎根“百姓心頭”,做群眾的“貼心人”,進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臨報融媒記者 孫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