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新聞網訊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過去一周,臨沂市天氣舞臺頗為熱鬧,霜凍、降雨、大風、晴天等“戲碼”輪番上演。未來一周,我市的天氣如何?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新的一周,我市大部地區天氣將依然維持多變模式,3月30日到4月1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大部地區將有一次弱降溫、降水天氣過程,其余時段則以晴、陰天氣為主。
據預報,新一周前期(3月28日、29日),我市大部地區將延續晴好天氣。晴天當道,太陽“控場”,升溫的步伐將勢不可當,預計最高氣溫將達18℃,出現在3月29日的白天。只是白天暖意十足,早晚時段涼意猶存,最低氣溫僅是個位數,晝夜溫差較大,市民早出晚歸時仍需注意保暖。
展望周中和周后期,3月30日到4月1日,我市還將再迎一股冷空氣。屆時,大部地區氣溫將再次出現波動。具體來看,3月30日,隨著降水過程的展開,我市大部地區氣溫將出現短暫回落,最高氣溫將再度降至15℃左右,冷感明顯。周后期(4月1日后),隨著晴好天氣的回歸,我市各地氣溫將全面回升。
陰雨晴暖皆是春的風情。記者提醒市民,春分時節,乍暖還寒,氣溫多起伏,尤其是近期陰雨綿綿,體感濕冷,市民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時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安排好生活和出行。
具體天氣預報為:3月28日白天到夜間,晴間多云,有霜凍,東南風3~4級陣風5~6級,氣溫14~2℃;3月29日白天到夜間,多云轉陰,東南風3~4級陣風5~6級轉偏北風3級,氣溫18~6℃;3月30日白天到夜間,小雨轉陰,偏北風3~4級,氣溫19~6℃;3月31日白天到夜間,陰,東北風3~4級轉西南風3級,氣溫15~2℃;4月1日白天到夜間,陰,偏南風轉西南風3級,氣溫16~5℃;4月2日白天到夜間,晴,偏北風轉東北風3級,氣溫18~1℃。
五洲湖畔風光旖旎
□相關鏈接
1.如何防范大風天氣?
3月27日白天,沂水、沂南、莒南等縣區個別鄉鎮出現7級左右的偏北大風;诖,市氣象臺于當日8時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實際上,春季是大風天氣的“主場”,進入春季以來,市氣象臺已多次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為何春季多大風?大風天氣里,我們又該采取哪些防護措施呢?記者帶您了解一下。
為何春季多大風?記者獲悉,每年春季(3至5月),冷空氣勢力逐漸變弱,暖空氣勢力漸強,兩者激烈交匯,在較量中來回推動,就容易形成大風天氣。
大風天氣里,隱藏著很多潛在的危險,應盡量減少外出,但如果一定要外出,需要注意四個防護要點:
避開“狹管效應”。走路或駕駛車輛時要謹防“狹管效應”,盡量避開走高樓之間的狹長通道。由于大風天氣易增加不穩定性,駕車需注意保持車距,謹慎慢行。
防范高空墜物。不要在廣告牌、臨時搭建物等強風下易脫落的道路設施附近逗留,以免發生危險。不要將車輛停在高樓、大樹下方,以免因吹落的物體造成損傷,建議將車輛停放在地下停車場。
提高防火意識。大風天氣時應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關閉連接室外的煤氣、天然氣閥門,嚴禁在室外使用明火。
保護眼睛。如果異物或塵土被大風吹進眼睛里,千萬不要揉眼睛,因為異物可能會劃傷角膜,也可能導致眼角膜感染。如果風沙過大,外出時最好戴上風鏡進行防護。
2.春捂到底要捂哪兒?
冬春交替之際,乍暖還寒,氣溫多起伏,此時人體調節功能還不適應天氣的快速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所以莫要急于減衣,還需“捂一捂”。那么“春捂”究竟該捂哪兒?記者了解到,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總的穿衣原則應遵循“下厚上薄”。
此外,在“春捂”時,還應根據自身情況針對重點部位進行防寒保暖。例如,既往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過敏性疾病的患者應加強頭面部的保暖;老年患者加強關節部位的保暖;女性及慢性胃腸疾病的患者應加強腹部的保暖。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并不意味著一味地只穿不脫,而是根據溫度的變化適當增減衣物。一般“捂”到春分前后,即春天的中后期,也就是陽歷3月份的中下旬,待氣溫平穩后就可以按需減少衣物了。
“捂”得再好,也還是被動防御。“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想防疾,還必須從春天開始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爬山等。
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甘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黑米、豆類及其制品;蔬菜可以多吃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蘿卜等;果品如紅棗、枸杞和菠蘿、草莓等。
文/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 圖/市民記者 紀小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