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聚焦服務制度創新,精心培育各類服務主體,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各地積極探索不同地域、不同條件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有效模式,極大提升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和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市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體12247個,其中農業生產性服務省級示范組織14家、市級示范組織49家。從業人員70480人,服務營業收入12.52億元,農業生產托管面積990.39萬畝,服務對象101萬個,其中小農戶94.12萬個,占比93.2%。
“典型示范+項目推動”模式。成功推薦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獲評首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推薦山東省金銀花行業協會、蚯蚓測土實驗室(山東)有限公司獲評省級典型案例,評選49家農業服務組織為市級示范組織。2021年,臨沭縣、蘭陵縣、平邑縣、莒南縣、河東區等5個縣區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任務面積33.8萬畝,實際完成48.49萬畝。
金豐公社“上游聚資源+中游建網絡+下游做服務”模式。通過做好農業種植托管、農業金融保險、農資套餐、農產品銷售四個服務,打造產業鏈閉環。即在上游(金豐公社公司體系上部)匯聚種植產業鏈優質資源(包括種子、農藥、肥料、農機、農技、正誤人、科研等資源);中游(金豐公司中層體系)建立縣級農業服務機構、搭建服務渠道網絡;下游(金豐公社體系基層)為農戶提供覆蓋種植業產業鏈的綜合服務。目前,金豐公社已在全國22個省份建立560家縣級金豐公社,成立鄉鎮/村級服務站31202家,2021年實現生產托管面積3963萬畝,其中在我市實現縣級金豐公社全覆蓋,服務土地面積82萬畝。
“農戶+基地+合作社+聯合社+協會”模式。平邑縣成立平邑縣金銀花行業協會,重點開展成本監測和價格指導,制定地方標準,建設“陽光市場”和電子交易平臺。圍繞產業發展的不同環節,組建金銀花合作社300多家,引導多家合作社成立了平邑金銀花合作社聯合社,逐步構建了以農戶為生產基礎、以基地為聯農紐帶、以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為服務支撐、以協會為行業服務龍頭的“農戶+基地+合作社+聯合社+協會”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平邑縣已建成金銀花國家GAP認證基地5.2萬畝,綠色食品原料(金銀花)標準化基地10萬畝。
“7+3”綜合服務模式。為解決農戶種田不科學、施肥用藥不精準的問題,中化現代農業標準化服務基地項目主推了“7+3”綜合服務模式,由MAP技術服務中心為大田作物、經濟作物、特種作物規模種植者提供品種改良與推廣、土壤檢測+植物營養、植物保護、技術培訓、農機應用、品質檢測和智慧農業加農產助銷、農業金融和品牌打造“7+3”綜合服務。中化在河東區梅家埠街道建設占地3500余畝MAP示范農場和占地2000余畝MAP甜瓜基地各一處,引進綠寶、青甜20等新品種20余個,推廣保護地栽培、秸稈反應堆、無土栽培等技術。
“一二一”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經營模式。該模式是以村黨組織領創辦合作社為基礎,以供銷社為支撐的土地托管服務模式,即土地經營權變股權、農民和村集體轉股東、供銷合作社整建制一體化托管,走出一條農民離田不失地、農業高效又生態的改革新路子。莒南縣道口鎮赫馬嶺村成立了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對全村土地實行統一生產經營,小麥平均畝產量增產46.6%;玉米平均畝產量增產50%。目前,莒南縣累計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84個,入股土地2.8萬畝,畝均年保底收益670元,年可保障農民和村集體保底性收入1870萬余元,其中增溢土地近1700畝,村集體年可增收110萬元。